东方日报:陈充恩死的谜团

钟灵中学前校长陈充恩于1952年2月4日下午3时左右,开车前往槟城中路槟华教师公会开会,刚抵达即遭潜伏该处的凶徒枪击。子弹由左耳后入,右耳前穿出,当场死于非命。事件轰动整个马来亚社会。大家都谴责当时的马共没有人性,使华教损失了一员中流砥柱的精英,华教的战士。马共威吓要杀害陈充恩校长呢?这谜团一直是华社想不通的。

直到50多年后,马共总书记陈平在《我方的历史》一书中,坦承事件是他们所为。不过,声明并非中央下的命令,而是某县委在接获一学生活跃分子告发「陈充恩也是警方线人」后,「决定消灭」他;并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寻求确凿的证据和文件,以便证实那名学生活跃分子对陈充恩的指控,我没有找到……他被杀对马共事业不利。」很显然地陈平这番话,至少指出其下属在处理陈充恩事件情报患了偏信错误,没有查证以致决策失当。

陈校长被杀真相虽大白,但沉冤未雪。挚友程道中认为,真相的背后并不那么简单,一定别有隐情。于是他翻箱倒箧,从钟灵中学的历史挖掘以找出端倪。根据他《钟灵接受特别津贴事件纪实》的记载,这事或与当时英殖民政府有关。

随着二战结束,英人重掌政权,不惜与昔日盟友--民间抗日武装反目成仇,还兵戎相见。由于这股反英力量多为受华文教育人士,殖民地统治者遂一口咬定华教是滋长反殖思想的温床,是动摇其殖民统治的罪魁祸首,把消灭华教列为剿共、灭共和保卫殖民政权的一环。华教成为眼中钉。主意定后,殖民政府接踵推出旨在摧毁华教的政令,背地里还施展暗渡陈仓招数,钟中不幸被锁定为其中首要目标,因而首当其冲。

殖民政府为落实其政策于1951年5月26日,教育阁员拿督都莱辛�! ��与提 学司威菲尔氏联袂自临钟灵视察,并当场通知校方将派遣人员驻校当顾问。

7月24日,教育部副提学司路易斯氏莅校视察,适陈校长于两天前自英伦考察教育完毕抵槟。校内随后遂盛传路易斯氏此行乃邀陈校长出任教育部高职,但被陈氏婉拒。

鉴于1951年政府发表《巴恩报告书》,却不是只谈马来文教育,而是超越权限干涉其他源流学校。报告书只建议设立以英文或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学校,废除其他源流学校。

华校面临消灭危机,报告书受到华社激烈反对。为了集合力量维护母语教育,华校教师于1951年8月24日在吉隆坡福建会馆召开全马华校教师公会代表大会,研讨《巴恩报告书》,大会还议决成立全国性华校教师组织,俾统领华教事宜。

12月25日,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教师总会于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成立,陈充恩被推选为首任主席,争取华教权益。陈充恩校长以教总主席身份,在1952年2月1日下午5时假钟中会议室召开首次理事会议,7时30分散会后还在私宅欢宴各理事。想不到在2月4日即发生陈充恩校长被狙击的事件。

接着下短短2个月内,路易斯氏于3月14日及5月14日两次视察钟中,是钟灵变质,接受特别津贴的前兆。从陈充恩拒任政府教育部高职,至为华校生存而任教总主席,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背叛华教的行为,也不会当警方线人。他的死,明显是中了他人借刀杀人的反间计。以此杀一儆百,警告华教人士,也致此钟中屈服在他们的淫威下。后来接受改制的汪永年校长只不过是他们的棋子而已。

道中兄一语道破:充恩校长之死,马共帮了殖民者一个大忙,即为其收编钟中的图谋,移走了一块最大的绊脚石。

来源:东方日�! ��作者:胡万铎
日期:2011.11.27

阅读更多@信息来源

YB林川兴:马来西亚进步不是因为巫统,是因为人民的努力!

影片评分: 5 / 5

相关网站 » 平民网Bonology.com | 国阵BN | 民联PR | 更多社政信息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隐藏在颜色素后面的谎言

从警41年生涯慕沙哈山:不曾滥用职权 -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