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示威之年,烙上709的印記


从中东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到美国的"占领华尔街"、欧洲各大都会示威潮,再到中国的"保卫乌坎村",这一道自西而东、自南而北的风景线,构成了一幅2011年壮观而绵长的公民起义画卷。

遍布世界各地的示威者,被《时代》周刊选为2011年度风云人物(Person of the year),而2011年,被誉为"示威之年"。

遍地开花、连绵不绝的示威抗议,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们不仅仅是群众表达诉求和发泄不满的展示,而是真正改变了某些事情。

看起来永远不可能被推倒的威权强人终于被推倒了,看起来永远不可能挺身反抗的弱势群体竟然挺身反抗了,看起来永远不可能被质疑被改写的游戏规则,终于被质疑并且终究会被改写。

而马来西亚的新生代,用709这一支画笔,在这幅示威之年的画卷上,抹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在华社而言,709净选盟集会,是80后、90后的都市华裔新生代和面子书世代的民主成年礼——从想象民主,到体验民主、参与民主;从虚拟世界用滑鼠浏览人家的民主观点,到街头上用双脚走出自己的民主印记。

晚近十余年以来,国内的三场重要的人民集会,80后、90后的都市华裔新生代几乎都错过了。

1999年"烈火莫息",主要的起义者是马来都会青年,从政治版图而言,实质上是马来社会内部的一次分裂和碰撞,那一次,华社选择站到建制这一边;308大选前的兴权会和净选盟1.0示威,前者的起义群体是印裔,诉求内容也锁定在印裔社会的权益和困境,后者则主要由回教党动员,参与者以该党支持者的巫裔群众为主,这两次,华社选择当旁观者。

但2011年7月9日的净选盟2.0集会,许多华裔新生代不再当旁观者,而是穿上黄衣,走上街头,成为了黄色浪潮的一部分。

黄色风暴,不仅在街头肆虐,更席卷网络虚拟世界。许多人将自己的面子书个人图像染黄,或贴上净选盟的黄底徽章。

各族的参与,使709集会成为了一场真正的"一个马来西亚集会",这恐怕是自1950年代联盟三党为国家独立斗争时召集的群众大会以来,最成功聚集各族群各阶层各宗教年轻人参与,并且是年轻人们自发参与而不是体制动员的情况下参与的一次群众集会。

709本身,既是改变的结果,也推动了改变。

709是改变的结果,因为它可以追溯到308。如果没有308,大概就没有709,308和709之间,血脉相承,承接的是民权理念和公民意识的血液。

709也推动了改变,政府宣布解除紧急状态、废除内安法令、修改印刷及出版法令、修改大专法令,启动政治转型计划,709集会即便不是最直接的导因,但人们难以否定它起到的作用。

80后、90后的都市华裔,曾被视为是对政治和社会议题漠然无感的消费动物,尤其是进入面子书时代后,渗透骨髓的个人主义几乎变质而成个体的封闭化、原子化以至虚拟化。不只是大马华裔新生代,事实上是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年轻一代,都普遍与政治冷感划上等号。

但是2011年改变了这种既定印象,从中东"阿拉伯之春"、美国"占领华尔街"、欧洲都会示威潮,到马来西亚的709集会,正正是80后的都市新生代,扮演吃重角色。


(本文刊登于1月1日《星洲日报》2012元旦年刊,标题"双脚走出民主印记")


阅读更多@信息来源



相关网站 » 草民网Bonology.com | 国阵BN | 民联PR | 更多社政信息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从警41年生涯慕沙哈山:不曾滥用职权 - 南洋商报

隐藏在颜色素后面的谎言

金马仑高原的Mossy Forest